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工作动态

“五心”工作法服务安排工作退役士兵

发布日期:2023-08-17 16:03 [ ] 浏览次数:

我市按照“规范有序、便捷高效、易操作、可复制”的原则,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五心”系列做法,更快更优地帮助安排工作退役士兵迅即融入社会、永葆军人本色、争当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强化思政引领,建好“红心”阵地


在退役士兵退役返乡时,举办热烈隆重的欢迎仪式,发放慰问信、联系卡等。对于退役士兵中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纳入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党组织统一管理;明确每月20日为党员活动日,开展理论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观摩学习党性教育基地等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退役士兵初心不改、淬炼思想,做到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


组织适岗锻炼,开拓“安心”门径


退役士兵报到后,将被统一安排到县镇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适岗锻炼。适岗锻炼期间,严格按照工作纪律进行考勤、考核,并适时开展交流点评,评选“每月之星”,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服务中心(站)明确专人与退役士兵建立传帮带互助对子,开展待人接物、行文办会、实践诺行等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帮助退役士兵适应地方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适岗锻炼结束后,进行个人总结,服务中心(站)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移交安置单位。适岗锻炼期间,还组织退役士兵到当地重点企业、民生项目、田头垄间等生产和基层一线现场观摩、实习实践,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特色情况,使退役士兵的获得感在观摩中了解、在实践中掌握、在感悟中历练。


提升能力素质,完善“强心”措施


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退役士兵近况、思想动态,宣讲阐释安置政策,使其了解安置政策和程序。邀请优秀退役军人代表交流工作经验和成长历程,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热情。组织党性党纪教育和办公自动化、法律常识、公文写作等适应性教育培训,从“政治”和“专业”两个维度,帮助退役士兵增智促干,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


营造和谐环境,聚力“凝心”引领


建立回乡报到必谈、遇到困难必谈、思想波动必谈、家境变故必谈、学习体会必谈、选岗前必谈等谈心制度,及时跟进“一对一”的正向鼓励,密切沟通疏导,实现情感共鸣,体现从“最可爱”到“最有用”的尊崇。通过“解心事信箱”“接待日活动”“月度讲评会”“微信交流群”等形式畅通交心渠道,向前进一步,“零距离”与退役士兵聊家常、交朋友,听心声、解心结,饱含深情地打通服务的“最后一米”。


跟进服务保障,实施“暖心”工程


第一时间做好退役报到登记、落户手续办理、社保关系接续、组织关系接转等“一站式”服务,落实好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各项政策待遇,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为退役士兵缴纳待安置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供实在管用的服务保障。与文明城市创建、红色基因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激励退役士兵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弘扬军队优良传统,持续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勇于担当作为。


全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教育管理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通过“五心”活动的开展,使全市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