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安全的守护者——王凤山

发布日期:2022-04-22 14:37 [ ] 浏览次数:

王凤山.png

王凤山 盐城市射阳河闸管理所运行组组长

岁月如梭,王凤山同志已经在建国初期江苏省第一座挡潮闸——射阳河闸,工作了三十多年。汛期守潮,他在大雨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善于思考,他创造性地给涡轮箱设计了外置油标尺;勤俭节约,他用巧思把废旧轮胎变成了保护钢丝绳的“铠甲”。三十多年,默默守护,他将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心血都献给了黄海之滨的这座大闸。

1984年,年仅22岁的王凤山从东海舰队退役回家后,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放弃了县城里水利试验站的优越岗位,主动选择到基层单位——射阳河闸接受锻炼。射阳河闸设计建造于1953年,195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建国初期的江苏省第一座挡潮闸,共35孔,总长500米。它的上游是碧波荡漾的射阳河,下游是浊浪排空的黄海水,河海一闸之隔,登上瞭望台,可观海上日出,看射阳河水奔涌入海的壮观景色。

可报到的第一天,他感到有些失望:面前的闸所大院,灰暗破败;办公室是低矮的平房,食堂地面坑坑洼洼;到了夜里,四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但大闸宽阔,远眺雄伟,联想到大闸关系到4036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军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他暗下决心:扎根大闸,为盐城的水利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个坚定的信念,促使他在以后的水利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一直到今天。

三十多年里,他把自己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大闸。在闸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从不抱怨,从不找借口退缩。王凤山是易过敏体质,而水闸下蚊虫众多,每次保养水下钢丝绳,他都会因蚊虫叮咬而过敏,疼痛难忍,但他却从没想过退出;吊预备闸门时,闸下水流湍急,深不见底,不会游泳的他硬是逼着自己克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主动要求承担最危险的任务;汛期守潮时他经常站在雨中注视着水位尺,就是在部队时站岗一样,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的就是能在第一时间拉响警报。

多年来,他以闸为家,几乎没有请过一次假,你总是能在闸上的各个角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同事们说他一年365天有360天是在闸上度过的。2011年7月的一天,他在单位启闭机房装灯,不慎从脚手架跌落,摔得很重,他一声没吭,挣扎着爬起来吃了点三七片,贴了张膏药,愣是咬着牙、忍着痛把剩下的灯全部安装好,同事看到他总是捂着左边肚子,劝他赶紧去医院检查,这才发现左膈下第10肋骨骨折,医生忍不住责备他不爱惜身体,嘱咐他好好静养,但第二天他还是出现在了闸上。2014年单位组织体检,他的体检报告中某项指标异常,医生怀疑可能是癌,就是这样,他还是坚持照常上班。后来,还是他做医生的女儿拿着体检报告去南京几家医院复查,才发现是县医院误诊,家人和同事们都松了一口气,都为他感到高兴,但他依然淡淡地笑着,还是那么从容镇定。

他的老同事们回忆说,他刚进单位时,看什么都新鲜,看到什么不懂的都要学。在王凤山看来,老同志的经验和工作方法,甚至是某一句话,某一个观点,都是长期积累,精炼而来的。他跟着老同志跑前跑后地学习,又肯钻研业务,很快闸上各项业务他都熟悉了。业务知识和技能都掌握牢靠后,他就开始考虑如何将所学用于实践。他观察发现单位监测涡轮箱时,因为看不到油位,涡轮箱又是密封的,每次想要观测油位必须要拆卸涡轮箱,而大闸有37台启闭机37台涡轮箱,监测工作量很大,非常麻烦。于是,他就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路,有时为了查阅相关资料,他会在开完闸后一直忙到深夜,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方法:给每个涡轮箱设计一个装在外面的油标尺,每次观测油位时只要拿出油位尺一瞧就行,这个方法非常直观方便。他的创举使得以前需要3位同志两天多才能完成的工作缩短到只需要一个人工作2个小时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闸上职工的工作量,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2年,单位创建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特地将闸上以前开放式的启闭机房改建成密封的。改建后,大家发现密封后的启闭机房经常满是灰尘,检查发现:原来是启闭机定滑轮上80cm左右的孔洞惹的祸,灰尘都是通过这个大洞吹进了启闭机房。启闭机房有灰尘,这个情况肯定会影响考核验收。所里立即组织力量攻关,推选王凤山作为研究小组组长,带领几个业务骨干向这个难题发起挑战,经过无数次试验,他们决定根据启闭机定滑轮下方孔洞的大小定制挡灰板。他自己动手设计,自己焊接,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所有挡灰板安装到位,启闭机房进灰的情况大大缓解,单位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没有不能利用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王凤山同志爱闸如家,勤俭节约,闸上很多用剩的材料,他都当宝贝一样收集起来,用剩的边角料、报废工具、废旧纸板、多余的螺丝、螺帽等。职工们常常调侃他为“大内总管”,还是节约到令人发指的那种。仓库经常被他的“宝贝”堆满了,实在没地方放时,他才挑其中最次要的清理掉,为后面的“宝贝”腾出空间。大家一开始还是调侃的态度,但等到清理钢丝绳时,他收集的旧毛巾就变成了清理钢丝绳的毛巾,收集的废旧轮胎变成了保护钢丝绳的“铠甲”,废旧纸板成了检修时防止机油弄脏地面的“保护垫”,淘汰的边角料被他制成各种工程检修的小工具。年轻的同事都信任他,都主动拜他为师,向他求教,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愿意和他分享,他也总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三十多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将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心血都献给了黄海之滨的大闸。他就是盐城最美退役军人——王凤山。

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