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戎耀论坛

“创新、创优、创绩、创效” 助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10-27 12:00 [ ] 浏览次数:

“创新、创优、创绩、创效” 助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发展


东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开志国



今年以来,东台市退役军人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有关论述为指导,聚焦政策落实、立足服务保障、提升工作质效,以“创新、创优、创绩、创效”的精神,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精神打造退役军人“品牌圈”

在全市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倾力打造“戎心向党”党建品牌,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展现退役军人风采,引导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推行12345(“一个理念、二个专班、三个培训、四个到位、五个办理”)优待证申领工作法,举行“优待证发放首发仪式暨凭证游园活动”,不断充实服务目录清单,做好优待证发放“后半篇”文章,让更多的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真切地感受到“领证光荣、用证舒心”。充分发挥“戎耀东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持续开展“喜迎二十大,戎耀东台志愿行”活动,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抢险救灾等活动中去,不断扩大“戎耀东台”的知名度、辐射力和影响力。扎实推进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品牌建设,开展“家家到”“点对点”现场指导,按照“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打造一批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服务站点。


以“创优”精神构建退役军人“服务圈”

完善《对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清单履职考评和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星级考核奖补》制度,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优化考核方法、规范基层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引领作用,不断调动基层“两站”创业创新创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干事动力。部署开展“每日大家学、每周大测评、每月大讲堂、每季大培训、全年大比武”活动,积极参与省厅“戎耀练兵”答题活动,运用大数据方式检查学习效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以“智能化”促进专业化。在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开展“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年”活动,坚持党建引领、素能提升、严管厚爱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和“三出”干部要求,在推动年度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争先创优中,大力锻造特色鲜明、善作善成的过硬干部队伍。全面推行退役军人网格化管理,将退役军人工作纳入网格化服务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快捷精准、全面覆盖的原则,依托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围绕“服务+管理”定位,采取“网格+网络”手段,将全市退役军人纳入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数据,建立“东台市退役军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基层镇、村对广大退役军人的分级主动服务、全面高效管理,实现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由“群众找上门服务”向网格员“送上门服务”转变。


以“创绩”织密退役军人“感情圈”

常态化联系走访慰问退役军人,详细了解服务对象思想状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需求状况等,逐一建档立卡,重点对退役返乡、立功受奖、有特殊贡献的以及有特殊困难的、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及时到户走访。持续加大优抚工作力度,稳步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大纾困解难支持力度,及时向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发放疫情临时价格补贴。用好用足《东台市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援助办法》,对困难退役军人实施即时申报、快速审批,简化流程,突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向困难退役军人发放临时性、应急性关爱援助资金,达到了援助一人、温暖一片的良好效果。传承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不断推出新举措,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驻东和驻训部队,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持续开展“为烈士寻亲、让烈士回家”活动,加强红色教育,引导社会各界人士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学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人生信念,弘扬烈士的精神力量。


以“创效”精神筑牢退役军人“保障圈”

不折不扣落实移交安置任务,坚持标准不降、质量不减,扎实做好转业军人安置工作,积极开展“直通车”式安置方法,提前谋划部署,强化部门协同,做好服务管理,组织转业士官参与跟岗训练,帮助缩短军地转变“过渡期”,切实解决好“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持续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整合多方资源,有序实施补贴性教育培训,常态化扶持再就业,推荐、支持优秀退役军人在基层建功立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组织退役军人企业参加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成果展陈交流、江苏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不断擦亮“戎归故里、乐业东台”就业品牌。实行“军旅荣归”一件事,设立综合窗口、简化办事流程、提供便捷服务,让“数据多跑路,退役军人少跑路”,为年度退役军人提供“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条龙服务”。

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